近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本届赛事共分为科学探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两个赛道。经过激烈角逐,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团队取得一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
项目名称:细胞衰老在中国流行弓形虫Wh6虫株致小鼠肠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项目组别:创新组
团队成员:黄颖婷、周彧萌、曹宇涵、崔文景、杜刘亮、许泽丞
指导老师:何成
项目简介:刚地弓形虫(Tg)是一种影响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细胞内寄生原虫,给公共卫生造成了严峻压力。研究表明,肠屏障功能损伤推动Tg相关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细胞衰老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在Tg感染所致肠道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报道。本项目立足国情,探究细胞衰老在Wh6慢性感染所致小鼠肠道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基于细胞衰老防治Tg感染及相关疾病奠定理论依据。
项目名称:肠道菌群在弓形虫慢性感染诱导焦虑样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组别:创新组
团队成员:骆萧童、何志成、顾健祺、张永胜、姜新德、徐锦成
指导老师:潘伟
项目简介:焦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精神性疾病。弓形虫是一种嗜神经胞内寄生虫,其慢性感染全球约1/3人口。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弓形虫慢性感染与焦虑显著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中国流行弓形虫Wh6虫株为研究对象,发现Wh6慢性感染会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造成肠道菌群紊乱、肠屏障损伤及神经炎症,揭示肠道菌群是Wh6慢性感染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关键因素,并发现琥珀酸可通过修复肠屏障损伤改善感染所致神经炎症和焦虑。研究结果为我国弓形虫相关精神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项目名称:基于离子电流整流效应的裸纳米吸管粘度感应特性研究
项目组别:创新组
团队成员:朱越前、吴雨晨、翟俊豪、王许凡、徐馨茜、张新月
指导老师:刘国畅
项目简介:本研究发现裸纳米吸管具备良好的粘度响应性能,阐明了由电渗流与双电层共同作用的粘度响应机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细胞质粘度探针,对于理解细胞粘度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细胞质粘度异常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作为我国高校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赛事,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展示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广阔舞台。
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师生们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们不仅要把它看作往日潜心耕耘的结晶,也要把它当做往后砥砺前行的起点。这份成绩不仅是对过往付出的肯定,更将激励我们在医学创新教育的道路上不断突破。第二临床医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更加开放的科研创新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助力每一位怀揣医学梦想的二临学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